小升初全区招生入学

秋天的丶孤寂 2025-08-26
回答数 1 浏览数 458
首页 > 招生信息 > 小升初全区招生入学

共1个回答

 眉清目秀 眉清目秀
小升初全区招生入学

各位小升初“渡劫”的宝爸宝妈们,你们好呀!最近是不是天天抱着手机刷政策,感觉自己都快成半个教育专家了?今天咱就来唠唠那个让无数家长头秃的“小升初全区招生”,听完保证你思路清晰,再也不用当“政策小白”啦!

其实啊,这全区招生说白了,就是打破以前“你家住哪就得去哪上学”的老规矩,让娃在整个区里有更多学校可以挑,简直就是给娃的升学之路开了个“传送门”,酷不酷?但记住哦,这可不是随便乱选,一般都是靠电脑随机派位,全看运气,绝对公平,谁也别想走后门!

那北京这边都有啥全区招生的路子呢?听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比追剧还刺激!

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办寄宿”,听着就挺高大上吧?像海淀、朝阳、西城这些教育大区都有。但想住宿舍可没那么容易,身体得倍儿棒!你知道吗,西城就明确说了,有心脏病、哮喘啥的娃就别凑热闹了,咱可不能拿健康开玩笑。就拿北京八中来说,西城的公办寄宿就招4个班,听着挺好,但学籍在八中,人得去门头沟的京西校区上学,这操作是不是有点“魔幻”?每天上学跟“跨城通勤”似的,也是没谁了!

然后就是“全区派位”,这个就比较大众化了。意思就是你可以在全区范围内随便挑好几所公办学校填志愿,要是报的人没超过学校计划,那就恭喜你“中奖”直接上;要是人太多,那就只能看电脑“摇号”的手气了,跟抽盲盒似的,刺激!

举个栗子,2023年西城区有36所学校参加,计划招3740人,最多能填5个志愿,跟点菜似的,得好好琢磨琢磨。东城区呢,第二批次派位有27所学校,计划839人,最多能填8个志愿,选择更多了,但也更考验“策略”了!还有石景山区,2023年还新增了个十一学校石景山实验中学,一下子多了个新选择,真是“后来者居上”啊!

说到这,朝阳区的家长可得竖起耳朵听了,你们区有个“分批次公办派位”,可太有特色了!把全区公办派位分成第一组和第二组,娃在两组里各选1所学校。2023年第一组有79所学校,计划招5005人;第二组有44所学校,计划招3640人,这规模,简直是“选择困难症”的福音(也可能是噩梦哈哈)!

东城区的家长也别着急,你们有个“优先发展初中就近登记入学”。第一批次派位就面向9所优先发展初中,只能填1个志愿,人多了就派位。这主要是为了让教育资源更均衡,想法挺好,就是志愿填起来得更谨慎,跟“孤注一掷”似的!

那这报名和录取到底咋弄呢?听好了啊,都是重点! 首先是“志愿填报”,得在规定时间内报名,不同途径能填的志愿数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跟玩游戏选装备似的,得看清楚规则。 然后是“录取规则”,这个简单粗暴:报名人数没超过计划,全部录取,皆大欢喜;要是超过了,就电脑随机派位,谁也别想耍赖,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最后是“资格要求”,这个是前提,娃得有所在城区的初中入学资格,比如户口在这儿、学籍在这儿,或者有居住证啥的,具体还得看各区的“土政策”,千万别想当然!

说了这么多,有几点“血泪教训”得提醒各位家长: 第一,“政策这玩意儿,翻脸比翻书还快”!各区的招生计划、学校名单每年都可能变,就像石景山2023年就新增了学校,所以大家一定要密切关注最新消息,别错过了“风口”! 第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公办寄宿对健康要求高,材料也得准备齐,户口本、房产证啥的,少一样都可能让你“白忙活”。非京籍的家长更得提前准备,别临时抱佛脚! 第三,“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全区招生只是其中一条路,还有学区登记入学、对口直升啥的,多管齐下,总有一款适合你家娃!

最后,给大家扒一扒2023到2025年的一些典型区域案例,参考一下,心里更有底! 西城区,主要靠公办寄宿和全区派位,2023年全区派位36所学校,计划3740人,2025年据说要新增九年一贯制直升和特色学校,路子更宽了! 朝阳区,就是那个“第一组/第二组”派位模式,2023年两组共123所学校,计划8645人,2025年估计还会保持这个模式,规模也比较稳定,不愧是“大区风范”! 东城区,有全区派位和优先发展初中登记入学,优先发展初中计划大概800到900人,2025年估计会更强调资源均衡,派位机制也会越来越好。

总的来说,这全区招生就像给娃的升学开了一扇“任意门”,机会更多了,但也更考验家长的“智慧”和“手气”。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家娃的情况,合理填报志愿,及时关注政策动态,千万别错过任何一个“上岸”的机会!祝所有小升初的娃都能顺利进入理想的初中,未来可期,加油冲鸭!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推荐站内搜索
推荐栏目
最新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