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明清科举制度的各级考试名称以及人才选拔的方式。

莫关山贺天 2024-12-03
回答数 5 浏览数 150
首页 > 各地小升初 > 简述明清科举制度的各级考试名称以及人才选拔的方式。

共5个回答

 恰好 恰好
简述明清科举制度的各级考试名称以及人才选拔的方式。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突出进士一科。考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称为“童试”,也可说是预备性考试。考生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先参加州、县级考试(即童试),由州、县长官主考,通过以后称为“生员”,又名“庠生”,俗称“秀才”。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安静的抽离 ╮安静的抽离
1. 乡试:乡试是地方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乡试的考生被称为“举人”,获得参加更高一级会试的资格。2. 会试:会试是中央政府的考试,在京城举行。这一考试选拔出的人才将有机会参加最高级的殿试。3. 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是科举制度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宛若颜倾 宛若颜倾
明清的科举制度,可归纳为三级考试:第一级是院试,第二级是乡试,第三级包括三种考试,即会试、复试和殿试。此外,还有一次朝考。[2]院试院试:明清时代,凡应考生员(或称秀才)的读书人,称为“童生”(或称儒生),童生在应院试以前,必须经过县试和府试。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错过一路的风景 错过一路的风景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体系繁复而严谨,是当时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童试作为科举的第一步,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所有应试者,无论年龄大小,均被称为童生。《左忠毅公逸事》中提到的左光斗在童试中录取史可法为生员,说明了童试的重要性。乡试则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又称为秋闱。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不想控诉 不想控诉
明清时期人才选拔的基本流程,是从科考制,选拔人才。考生通过努力,从科举考试突出进士一科。考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称为“童试”。也可说是预备性考试。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