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小升初 > 呼和浩特小升初招生政策

共2个回答

 叼着棒棒糖闯天下 叼着棒棒糖闯天下
呼和浩特小升初招生政策

各位呼市小升初的宝爸宝妈们,你们是不是最近头都大了,天天刷政策刷到眼冒金星?别慌别慌,今天我就来当回“政策翻译官”,用咱老百姓能听懂的嗑,给你们唠唠2025年呼和浩特小升初这点事儿!你知道吗,这政策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其实也就那几招,听完我这一讲,保准你茅塞顿开,比喝了冰镇酸梅汤还解渴!

先给结论,就一句话:2025年呼市小升初,不管公办民办,都得网上报名,然后电脑摇号!各城区落户时间和摇号方式稍微有点不一样,摇不上也别愁,教育局爸爸会给你兜底安排学校!是不是瞬间心里踏实点了?

其实啊,核心政策就讲究一个“阳光普照”,也就是“公民同招”。啥意思呢?就是公办和民办学校一起报名,一起录取,公平!报名全靠一个APP——“蒙速办”,手机上点点就行,不用跑腿排长队,科技改变生活啊,老铁!公办学校主要靠电脑派位,民办的呢就叫随机录取,说白了,都是看运气,拼手气的时候到了!没被录取的同学,教育局会给你统筹安排到有空位的学校,所以真不用焦虑到掉头发!

接下来重点来了,各城区的关键差异,这可是重头戏,拿小本本记好啊!

新城区和玉泉区,这俩哥们儿政策比较像,都是公办电脑派位,民办电脑随机录取。但落户时间卡得那叫一个严!新城区要求2022年8月31号前就得落户市四区,而且户主得是你家娃的爸妈。要是出生就跟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落户,而且户口从没动过,那也行。外来的娃,想在新城区上学,得2024年8月31号前房子户口都搞定,也就是“房户一致”,一个都不能少!玉泉区呢,稍微松一丢丢,2024年8月31号前落户市四区就行,但2022年9月之后落户的,也得“房户一致”。其他情况跟新城区差不多。

再说说赛罕区,这哥们儿就比较“佛系”了,公办可能是电脑派位,也可能是对口升学,民办也是随机录取或对口升学。落户截止时间?嘿,人家没明说!所以啊,赛罕区的家长们,别猜了,直接打电话问当地教育局最靠谱,别自己瞎琢磨,容易走火入魔!真的是,每个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重要流程节点,这个可得刻在DNA里!网上信息采集,5月12号到19号,蒙速办APP上填,千万别错过,错过等一年,那可就亏大了!志愿填报,6月10号到15号,公办和民办,你只能选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好再下手!录取时间,6月20号,公办民办一起摇,那一天估计比开奖还刺激!摇不上的咋办?教育局会二次统筹,给你安排到有空位的学校,所以放宽心!

还有些特殊情况,我也给你们扒拉扒拉。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小学毕业生可以选择直升本校初中,不想直升的就得乖乖去摇号。家有双胞胎、多胞胎的,这个福利好啊,可以申请绑定派位或者分班,不用怕娃被拆散,是不是很人性化?最后一点,关系到中考的,敲黑板!在录取的学校连续读满3年,才能拿到2028年中考的分招资格,所以选学校的时候也得长远考虑,别只看眼前!

好了,政策解读就到这儿了!是不是感觉清晰多了?需要我帮你整理各城区教育局的咨询电话,或者给你好好掰扯掰扯“房户一致”到底是个啥意思不?尽管开口,包在我身上!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但小升初政策,咱搞明白了,心里就有底了不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了解政策肯定会晕头转向!加油,各位超人爸妈!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冻龄 冻龄

呼和浩特市的小升初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免试就近入学:呼和浩特市一般会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学生升学。具体划片范围可能会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2. 学区划分:学区划分通常会根据学校的容量、生源分布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家长可以通过所在社区或学校了解具体的学区划分情况。

  3. 报名方式: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逐步推行网上报名的方式,家长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平台进行报名登记。

  4. 特殊群体照顾:对于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军人子女等特殊群体,呼和浩特市通常会有相应的照顾政策。

  5. 民办学校招生:民办学校的招生政策可能会有所不同,部分学校可能会采取面谈、摇号等方式录取学生。

  6. 信息公开:各旗县区教育局要将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入学报名条件、招生程序、招生方式、录取方式和结果、分班方式和结果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全流程公开、公平、公正。

  7. 电脑派位和随机录取: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采取电脑派位和电脑随机录取的入学方式。电脑派位和电脑随机录取结束后,未被民办学校录取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将统筹安排到有空余学位的区属公办或民办学校。

  8. 分招资格:凡参加公办学校电脑派位或民办学校随机录取(含统筹安排入学)并在录取学校连续就读满三年的学生,参加中考时享有分招资格。

以上就是呼和浩特市小升初政策的主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政策细节和实施办法可能会随着每年的情况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建议家长和学生密切关注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