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站内搜索
- 推荐栏目
-
- 武汉小升初
- 湖北小升初
- 北京小升初
- 天津小升初
- 上海小升初
- 重庆小升初
- 南京小升初
- 杭州小升初
- 合肥小升初
- 福州小升初
- 南昌小升初
- 济南小升初
- 郑州小升初
- 长沙小升初
- 广州小升初
- 兰州小升初
- 成都小升初
- 贵阳小升初
- 昆明小升初
- 西安小升初
- 南宁小升初
- 乌鲁木齐小升初
- 石家庄小升初
- 太原小升初
- 沈阳小升初
- 长春小升初
- 哈尔滨小升初
- 呼和浩特小升初
- 西宁小升初
- 银川小升初
- 海口小升初
- 拉萨小升初
- 河北小升初
- 山西小升初
- 辽宁小升初
- 吉林小升初
- 黑龙江小升初
- 江苏小升初
- 浙江小升初
- 安徽小升初
- 福建小升初
- 江西小升初
- 山东小升初
- 河南小升初
- 湖南小升初
- 广东小升初
- 甘肃小升初
- 四川小升初
- 贵州小升初
- 云南小升初
- 陕西小升初
- 广西小升初
- 新疆小升初
- 内蒙古小升初
- 青海小升初
- 宁夏小升初
- 海南小升初
- 西藏小升初
- 最新问答
-
站内搜索
- 2025年北京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天津各地小升初
- 2025年上海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重庆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深圳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河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石家庄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山西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太原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辽宁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沈阳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吉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长春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黑龙江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哈尔滨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江苏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南京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浙江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杭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安徽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合肥各地小升初
- 2025年福建各地小升初
- 2025年福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江西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南昌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山东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济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河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郑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湖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武汉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湖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长沙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广东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广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海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海口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四川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成都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贵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贵阳各地小升初
- 2025年云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昆明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陕西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西安各地小升初
- 2025年甘肃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兰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青海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西宁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内蒙古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呼和浩特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广西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南宁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西藏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拉萨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宁夏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银川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新疆各地小升初
- 2025年乌鲁木齐各地小升初
各位成都宝爸宝妈们,注意啦,今天咱们来唠唠小升初那些事儿,特别是那个让人头大的“择校生”!你知道吗,这择校生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就像是学校里的“自选套餐”,而不是教育局给你安排的“固定盒饭”哦。简单说,就是没走教育局统一分配的路子,自己挑了个非指定学校上学的娃,这就叫择校生。他们啊,就是不走寻常路,小学直升、划片摇号这些官方安排的“班车”都没坐,偏要去搞什么跨区申请、学校自主招生,是不是听起来就挺“折腾”的?跟那些摇号划片入学的“统招生”比起来,择校生在学费啊、升学权益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上,那可真是差了一大截,简直就是“同人不同命”嘛!
其实啊,怎么判断自家娃是不是择校生,这里面可是有门道的。首先看入学途径,教育局统一分配就三种情况,小学直升、市属学校大摇号、区属学校划片派位。没走这三条道儿的,恭喜你,喜提“择校生”称号!比如跨区上学啊,民办学校自己招生啊,都算。然后看学籍和户籍的关系,要是户籍和学籍不在一个区,或者没按户籍地摇号跑去跨区上学,那十有八九也是择校生。打个比方,户口在武侯区,结果自己申请去了青羊区的学校,这就妥妥的是择校了。不过这里有个小反转,你可别以为只要跨区就是择校生哦!要是通过“大摇号”进了四七九那些市属校区,或者“小摇号”被区里派位到别的区,那还是统招生,不算择校,这点可得记牢了,别自己吓自己!
说到择校生的升学权益,那可真是一把辛酸泪啊!首先,小学直升初中这种好事,他们想都别想,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直升,自己再另找出路。然后是中考指标生资格,这可是个香饽饽啊,但择校生就别惦记了,政策规定他们享受不了,只能硬着头皮用更高的分数去跟别人抢统招名额,真是“难上加难”!费用方面呢,也是个大头,有些公办学校对择校生要收一次性择校费,听说七中育才水井坊校区网班择校费就得3万块,够买多少好吃的了!民办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学费那叫一个“豪横”。而统招生呢,通常就交个常规学费、课本费,简直不要太幸福!
那成都小升初常见的择校方式有哪些呢?咱们来盘一盘。公办学校择校,那可是硬碰硬,手里没点“硬通货”可不行,什么华杯赛、国奥赛一等奖,区三好这些荣誉,都是敲门砖,有些学校还看六年级调考成绩,比如石室初中就要求调考284分以上,这分数,简直是“学神”级别的吧!时间上也要赶早,多数公办学校3-4月就开放咨询了,简历得早早准备好,获奖证书、成绩证明啥的,都得安排得明明白白,热门学校比如三小联中,竞争那叫一个激烈,简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建议大家提前半年就开始“备战”!民办学校择校呢,流程相对简单点,自己报名然后参加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不过录取比例也就18%左右,比中彩票难不了多少。好处是有些民办学校有优质班型,什么“最高班型”“早培班”,听着就很厉害,但前提是你得能承受高昂的学费,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嘛!还有一种是跨区择校,要么你提前把户口迁到教育资源好的区,要么就走艺体特长生这些特殊渠道,总之都不容易。
把择校生和统招生放一起对比,那差异可就更明显了。入学途径上,择校生是自主申请、跨区就读、学校自主招生,统招生是直升、大摇号、划片派位;中考权益上,择校生无指标生资格,统招生可享受;费用上,择校生可能要交择校费或高额学费,统招生就常规费用。所以啊,择校生适合那些目标学校不在户籍地或学籍地划片范围的家庭,统招生呢,就适合户籍或学籍所在区本身就有好学校的家庭。
最后,给各位家长一句真心话,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家娃的成绩、家里的经济条件以及长远的升学规划,千万别盲目跟风择校,到时候要是权益受损,哭都来不及!如果想跨区或者去热门学校,那可得提前做足功课,把目标学校的招生政策、竞争难度摸得清清楚楚,不然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择校这条路,且行且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