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小升初 > 山东小升初思修

共1个回答

糖果味仙女 糖果味仙女
山东小升初思修

各位山东的宝爸宝妈们,你们家神兽是不是马上要小升初啦,最近有没有听说“思修”这个词呀,是不是有点懵圈,这大学的课怎么跟咱小升初扯上关系了呢,别慌别慌,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其实啊,咱们常说的“思修”,那可是大学生的专属套餐,全称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说白了就是教大学生怎么做人、懂法、树立正确三观的。但是!重点来了,在咱们山东的小升初阶段,可没有专门叫“思修”的课哦,是不是白紧张了,哈哈。不过别以为这就没事了,相关的内容早就悄悄潜伏在咱们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里啦,以前叫《思想品德》,现在改了名儿,但内核没变。下面我就从课程是啥样的、小学初中咋衔接的、以及到底想教会孩子啥这三方面,给大伙说道说道。

首先,小升初阶段那些跟“思修”沾边的内容,到底藏在哪儿呢?答案就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它可是绝对的C位担当。小学的时候,这门课就像个生活小老师,教孩子懂礼貌、守规矩,知道家里和社会是咋回事,还会悄悄播下爱国的小种子,比如“咱们的公共生活要讲秩序”“法律像小卫士一样保护我们”这些单元,都是干货。等孩子上了初中,这门课就升级啦,开始讲点高深的,像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咱们有啥民事权利、当个公民要负啥责任,还有国家是咋管理的这些听起来有点抽象的概念,老师会用案例分析、让孩子搞社会调查这些方法,让他们明白法治到底是个啥意思,可不是死记硬背哦。这门课的目标呢,跟大学思修的终极目标——塑造正确价值观,那是一致的,只不过小学初中更像是打地基,先把好习惯养好,把正确的小观念种下,为以后的“三观”大厦做准备。

然后,从小学到初中,这《道德与法治》课可不是简单换个课本就行,那难度和思考方式,简直是从“青铜”到“白银”的跨越,得好好衔接才行,不然孩子容易跟不上趟儿。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从“具体的小日子”到“抽象的大道理”的过渡。小学的时候,老师可能会讲个小故事,或者搞个情景模拟,比如“遇到小霸王欺负怎么办”,孩子一听就懂。到了初中,就得理解“权利和义务是一对好兄弟”“社会规则为啥那么重要”这些听起来有点绕的词儿,这时候就得靠案例说话了,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哪条哪款写了怎么保护咱们,这样才能帮孩子建立起逻辑联系。第二个重点,是从“心里感觉怎么样”到“脑子想明白为啥”的深化。小学的时候,老师会告诉孩子要爱祖国、爱集体,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初中呢,就要求更高了,得通过学历史事件、对比不同的制度,比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啥样的”,来理解这些情感背后的道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第三个,法律教育也会变得更系统。小学可能就知道“红灯停绿灯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初中就会系统学习整个法律体系,宪法有多重要,咱们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哪些行为是违法的,都得搞清楚,还会结合现在的社会热点案例,比如网络安全问题、校园里的那些欺凌事儿,让孩子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最后再总结一下,其实小升初阶段的“思修”,它不是一门单独的课,而是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悄悄培养孩子的好品德、法治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为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打基础。那咱们家长和老师能做点啥呢?给点小建议哈。对孩子来说,平时多看看新闻热点,比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又有啥新变化了,试着用课堂上学的知识去分析分析,养成用法律眼光看社会的习惯,那以后肯定错不了。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千万别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多搞点“家庭规则大家定”“社区志愿服务我参与”之类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做中学,真正体会到“道德与法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跟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怎么样,这么一说,是不是对山东小升初的“思修”相关教育情况,门儿清了?希望这些能帮到各位家长和小同学们,祝孩子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