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小升初 > 西安小升初约数与倍数

共1个回答

紫色偶然 紫色偶然
西安小升初约数与倍数

各位数学小白们,你们知道吗,数学里有对超铁的CP,那就是约数和倍数,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俩“铁哥们”的故事!其实啊,约数和倍数就是描述整数之间“整除”关系的,简单说,要是整数a能被整数b(b不是0哈)整除,那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约数,就像12能被3整除,那12就是3的“小跟班”倍数,3就是12的“大哥”约数,是不是so easy!

接下来登场的是“公约数”和它的“大哥大”——最大公约数(GCD)!公约数就是几个数公有的约数,而最大公约数就是这些公约数里最牛的那个,真的是“老大”级别的存在!比如12和18,它们的公约数有1、2、3、6,那最大公约数就是6,记作(12,18)=6,是不是像给它们的“友谊”盖了个章!

那最大公约数有啥“超能力”呢?首先,几个数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得到的商就成了“互质数”,啥是互质数?就是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简直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其次,几个数的公约数都是它们最大公约数的约数,看来“老大”的地位稳如泰山啊!

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也不少,咱来瞅瞅:第一种是分解质因数法,就是把数拆成质因数相乘,然后取公共的质因数乘起来,像12=2²×3,18=2×3²,公共的质因数是2和3,那最大公约数就是2×3=6,是不是像在找“共同好友”!第二种是短除法,用公有的质因数连续除,直到商互质,除数相乘就是结果,12和18用2和3除完,2×3=6,搞定!第三种辗转相除法,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用大数除以小数,再用除数和余数反复除,直到余数是0,这时的除数就是结果,比如18÷12=1余6,12÷6=2余0,所以最大公约数就是6,这方法简直是“数学界的追根溯源”!

说完最大公约数,就得说说它的“好兄弟”——最小公倍数(LCM)!公倍数就是几个数公有的倍数,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些公倍数里最小的那个“小弟”!比如12和18的公倍数有36、72、108等等,最小的就是36,记作[12,18]=36。

最小公倍数也有“小秘密”哦!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看来“小弟”的影响力也不小!还有个超重要的关系,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相乘,就是a×b = GCD(a,b)×LCM(a,b),这俩兄弟简直是“最佳拍档”,缺一不可!

求最小公倍数也有方法,分解质因数法是取所有质因数的最高次幂相乘,12=2²×3,18=2×3²,那最小公倍数就是2²×3²=36;短除法就是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2×3×2×3=36,是不是也很简单!

这些概念在生活中也超有用,比如最大公约数可以解决“等长分段”问题,有三根绳子,120厘米、160厘米、240厘米,要截成相等小段还没剩余,最少截几段?先求最大公约数,120=2³×3×5,160=2⁵×5,240=2⁴×3×5,公共质因数是2³×5=40,每段40厘米,那3+4+6=13段,搞定!这简直是“数学帮你省材料”!最小公倍数呢,常用来解决“周期问题”,比如甲每3天去图书馆,乙每4天去一次,那他们下次啥时候同时去?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12天后“图书馆偶遇”,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和朋友在图书馆相遇是哪天,但数学能帮你算出来!

最后咱得说说易错点,可别掉坑里啦!第一,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约数”或“某个数是倍数”,它们是“不离不弃”的好兄弟!第二,数字1可是“万人迷”,1是任何自然数的约数,任何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人缘好到爆!第三,互质数的判定,相邻自然数(比如8和9)、连续奇数(比如7和9)、1和任何数都是互质数,它们的“友谊”就这么纯粹!

好了,今天的约数与倍数小课堂就到这儿啦,掌握了这些,小升初数学解题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所以赶紧拿起笔练练吧!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