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站内搜索
- 推荐栏目
-
- 武汉小升初
- 湖北小升初
- 北京小升初
- 天津小升初
- 上海小升初
- 重庆小升初
- 南京小升初
- 杭州小升初
- 合肥小升初
- 福州小升初
- 南昌小升初
- 济南小升初
- 郑州小升初
- 长沙小升初
- 广州小升初
- 兰州小升初
- 成都小升初
- 贵阳小升初
- 昆明小升初
- 西安小升初
- 南宁小升初
- 乌鲁木齐小升初
- 石家庄小升初
- 太原小升初
- 沈阳小升初
- 长春小升初
- 哈尔滨小升初
- 呼和浩特小升初
- 西宁小升初
- 银川小升初
- 海口小升初
- 拉萨小升初
- 河北小升初
- 山西小升初
- 辽宁小升初
- 吉林小升初
- 黑龙江小升初
- 江苏小升初
- 浙江小升初
- 安徽小升初
- 福建小升初
- 江西小升初
- 山东小升初
- 河南小升初
- 湖南小升初
- 广东小升初
- 甘肃小升初
- 四川小升初
- 贵州小升初
- 云南小升初
- 陕西小升初
- 广西小升初
- 新疆小升初
- 内蒙古小升初
- 青海小升初
- 宁夏小升初
- 海南小升初
- 西藏小升初
- 最新问答
-
站内搜索
- 2025年北京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天津各地小升初
- 2025年上海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重庆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深圳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河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石家庄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山西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太原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辽宁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沈阳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吉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长春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黑龙江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哈尔滨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江苏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南京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浙江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杭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安徽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合肥各地小升初
- 2025年福建各地小升初
- 2025年福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江西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南昌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山东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济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河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郑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湖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武汉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湖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长沙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广东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广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海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海口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四川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成都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贵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贵阳各地小升初
- 2025年云南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昆明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陕西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西安各地小升初
- 2025年甘肃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兰州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青海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西宁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内蒙古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呼和浩特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广西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南宁各地小升初
- 2025年西藏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拉萨各地小升初
- 2025年宁夏各地小升初
- 2025年银川各地小升初
- 2025年新疆各地小升初
- 2025年乌鲁木齐各地小升初
各位郑州小升初的宝爸宝妈们,最近是不是被“民转公教师”这词儿绕晕了?别急,今天咱就用唠嗑的方式,给大伙儿盘盘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民转公教师”,说白了就是原来在私立初中教书的老师,因为学校从民办改成公办了,他们也就跟着“转正”,变成公办老师啦。你知道吗,这事儿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全是因为郑州这两年搞的民办学校转公办的政策。就像2022年那会儿,中原一中实验学校、省实验英才中学这些以前挤破头都难进的民办牛校,咔嚓一下就变成公办了,当时可把不少家长惊得下巴都快掉了!
那为啥会有这波操作呢?其实啊,就是为了让教育资源更均衡一点,别让好老师都扎堆在私立学校。2022年郑州民办初中一下子就少招了287个班,好家伙,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同时还有4所学校直接“上岸”转公办了。比如那个英才中学,2023年转公后,名字也改成“河南省实验中学英才校区”,老师也都归到公办体系里管了,听着是不是瞬间感觉正规了不少?
老师们这一“转正”,身份可就不一样咯!以前在民办学校可能相对自由点,现在进了公办体系,就得适应人家的编制管理、工资发放和考核标准了。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像英才校区就和省实验中学本部搞“四统一”管理,老师队伍还是比较稳的,教学质量应该差不了。
那这事儿对咱小升初的娃和家长有啥影响呢?这才是重点!
首先是教学能不能接上趟。要是转公的学校老师没咋变动,那原来的教学风格和质量就能保住,这就好比换了身衣服,人还是那个人,本事没变!英才校区就是个例子,虽然转公了,但还是省实验中学在管,学生能享受到和本部差不多的资源,这波不亏!
其次就是招生政策大变样!以前民办学校是自主招生,掐尖儿厉害得很;现在转公办了,就得按片区划片招生,讲究“就近入学”。比如说英才校区,划片范围就包括建业花园里这些社区,住得近的娃有福啦,这跟以前挤破头考进去的模式,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别老大了!
所以啊,家长和同学们可得擦亮眼睛,重点关注这些信息:
一是学校的最新动态。划片范围变了没?老师调整了没?这些都能在郑州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或者“郑州本地宝”公众号上查到,没事儿就上去刷一刷,别错过重要消息。
二是知道去哪儿咨询。各区教文体局的招生办或者学校官方渠道,都能问到老师咋安排的细节。就像经开区,人家招生政策里就明明白白写着,现场报名点就能解答你的疑问,别不好意思问,咱娃的事儿比啥都重要!
其实啊,这些转公老师能不能顺顺利利过渡,是“民转公”政策能不能成的关键之一。家长们给娃选学校的时候,不妨多看看这学校以前的办学水平,再结合现在公办的管理模式,综合掂量掂量,总能给娃挑个合适的学校!努力不一定能让娃上最好的学校,但不关注这些信息,那可就真有可能错过好机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