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各地小升初 > 福州外地随迁子女小升初

共2个回答

 门徒 门徒
福州外地随迁子女小升初

各位福州的宝爸宝妈们,尤其是咱们从外地来福州打拼的兄弟姐妹们,是不是一提到娃“小升初”就头大得像个皮球呀?别慌别慌,今天咱就用大白话聊聊“福州外地随迁子女小升初”这事儿,保证让你听完思路比螺蛳粉还通透!

首先,啥叫“福州外地随迁子女小升初”呢?说白了,就是爸妈带着娃来福州生活,娃不是福州五区户口(台湾、香港、澳门和外国小朋友不算哈),小学读完了想在福州上初中,这就叫随迁子女小升初。你知道吗,哪怕爸妈是福州户口,娃不是,那娃也算随迁子女,是不是有点绕?别急,重点来了!

判断你家娃是不是随迁子女,最核心的是啥?看娃的户口!娃户口在福州五城区,那妥妥的不是随迁子女,可能是片内生或者挂户生;要是不在,那基本就是咱今天的主角啦。

那想让娃在福州上公办初中,得啥条件呢?最基本的,原籍户口本得有吧,还有爸妈双方在福州辖区内有效的居住证,或者在福州有房产证也行,二选一,就这么简单粗暴!有居住证或者有房产,娃就能参与公办初中派位,是不是瞬间有底了?

不过派位也分个先后顺序,就像排队买奶茶,VIP肯定先喝到嘛! 最优先的是啥情况呢?比如说,爸妈在想上的学校服务区内有100%产权的房子,或者租了那里的公租房有凭证,又或者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有房子,爸妈占50%以上份额,这几种情况,那可是“天选之子”级别的优先!

次优先的呢,也很给力!比如爸妈在2024年2月29号前就在福州办了营业执照,还有纳税证明;或者一方是福州五区户口,另一方有居住证;再或者爸妈都是福州五区户口;多孩家庭的老二想跟老大一个学校,填第一志愿也算!这些都是加分项,懂?

第三优先就是爸妈一方在福州连续交社保满6个月,截止到当年6月30号哦,这个得提前准备,临时抱佛脚可不行!

材料准备这块儿,可得细心点,不然跑断腿都可能!原籍户口本原件复印件,爸妈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孩子的预防接种证原件复印件,打完针的还要卫生院开证明。户口本复印件得把首页、户主页、孩子页、爸妈页都印上,少一页都可能白跑一趟,我可吃过这亏!其他的,比如房产证啊、公租房凭证啊、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啊,就根据自己家最牛的条件准备,这可是决定你家娃派位优先级的“秘密武器”!

时间安排也得记牢,拿2024年举个栗子哈:7月12号公办小学会通知核查结果,8月22号公布还有多少学位,8月26号电脑派位并公示结果,没被录取的8月27号会安排其他学校,流程还是挺清晰的吧?

录取办法也简单,志愿人数没超过学位数,那就皆大欢喜,全收!要是人太多,就电脑随机派位,跟抽奖似的,拼人品的时候到了!没抽中或者符合条件没参加抽奖的,教育局也会给安排其他公办学校,不会让娃没学上,这点放心!

最后,还有几个特殊情况得唠唠。比如居住证变更,2023年3月1号之后才变更到这个区的,就不能参加电脑派位了,教育局会统筹安排,所以居住证地址别随便改哦!要是爸妈有一方是集体户,另一方有居住证就行;双方都是集体户,那就不用居住证了,但娃还是算随迁子女。还有哦,要是爸妈是省优秀农民工、市级劳模、市十佳农民工或者见义勇为的英雄,那娃可厉害了,直接向区教育局申请,优先安排,这可是妥妥的“荣誉Buff”加成!

好了,今天就叨叨到这儿,希望各位宝爸宝妈看完心里都有谱了!其实啊,为了娃上学,咱们当爸妈的都不容易,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努力不一定能选到最好的学校,但不提前准备肯定会更焦虑!赶紧对照自家情况看看缺啥补啥,祝所有随迁子女都能顺利升入理想的初中,未来可期,冲鸭!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关雎 关雎

以下是福州随迁子女小升初政策的相关内容:

  1. 入学资格:随迁子女是指随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来居住福州的非福州市五城区户籍(港、澳、台、外籍等除外)人员的适龄子女。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小学统一实行电脑派位招生,保证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安排入学。

  2. 报名流程:随迁子女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指定的渠道进行报名。具体流程可以咨询所在区的教育局或学校。

  3. 录取原则:随迁子女的录取通常会根据其学业成绩、语言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4. 语言要求:由于教学语言主要是中文,部分学校可能会要求随迁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

  5. 时间安排:随迁子女填报志愿与录取时间安排如下:

    • 7月12日,公办小学在“榕教之窗”平台通知片内生和随迁子女入学凭证核查结果。
    • 8月22日,区教育局公布辖区内向随迁子女开放的小学学位余额。
    • 8月26日,随迁子女电脑派位,公示派位结果。
    • 8月27日,区教育局对经电脑派位未被录取的随迁子女安排入学,并公示安排结果。
    • 8月28日,因故未参加电脑派位的随迁子女补报名,由本区统筹安排入学。

综上所述,福州随迁子女小升初政策旨在保障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提供公平、透明的入学机会。家长应密切关注教育部门的通知,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

1小时前发布 回复

相关问题